您现在的位置: 江门市WTO/TBT预警信息平台 >> 最新资讯 >> 新闻速递 >> 正文

出口食品安全智能化监管之路

更新时间:2015/6/26 14:43:32
       随着国家“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推进,云计算、大数据时代的全面来临,食品安全监管也无疑面临着洗心革面的、由内而发的,从传统向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转变的革命。目前,国内食品安全问题频发,欧美等发达国家不断提高的食品安全标准和食品进口条件,我国出口食品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新经济形势下,基于对出口食品安全问题的科学定位,积极转变传统的监管方式,向智能化、网络化、数据化的新型监管模式转变,对推动我国食品贸易,提高出口食品的国际竞争力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如何顺应潮流做好出口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降低出口食品安全风险,已成为检验检疫人的革命性课题。

       传统监管模式特点

       我国传统的出口食品安全监管方式主要有分段监管、人工监管、事后监管、单向监管以及按计划监管等主要特点。

       第一分段监管,分散监管。长期以来,“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是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主要原则,这导致重复监管和监管漏洞并存。在“分段监管”系统中,不同监管部门的责任划分和责任交接成为影响监管效率和监管能力的关键因素。

       第二人工监管。长期以来,出口食品监管人员数量较少,监管经费相对不足,尤其是监管数据比较单一且内容较少。另外,安全监管工作主要依靠监管人员的个人工作经验、能力等开展,缺乏企业层面的监管数据支撑。监管中“人治”特色明显,“经验监管”特色突出,尚未实现“法治监管”和“循数监管”。

       第三按监管的前后顺序,分为事前预防监管、事中过程监管、事后问题监管。虽然绝大部分出口企业均已开展HACCP食品安全控制体系,以控制加工过程中安全问题。但由于现阶段,我国绝大部分食品生产企业信息化水平较低,质量数据缺乏、管理方式粗放、生产经营层面的信息采集缺乏或通过人工方式记录信息,因而不能实时监控,很少能做到事前预测。

       第四单向监管。我国出口食品安全监管采取单向监管的手段,即与被监管方在信息交流等方面处于单纯的输出型、单向的传达。企业出口产品遭遇进口国通报,则采取直接暂停出口资质、整顿整改等方式,互动型的信息交流方式有待建立。另外,公开透明的信息发布,针对性监管以及信息化监管等现代多种监管手段均处于空白状态。

       总体来说,我国的出口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尚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在信息化时代,海量的食品安全数据有利于为新型智能化监管的应用提供信息支持,利于监管方式的转变和监管范围的扩大、监管手段的多元化,最终实现对食品安全产业智能化监管。

       建立智能化监管机制

       2015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简单说来就是将互联网和传统行业相结合,促进各产业发展。

       现阶段,传统的食品安全监管方式已无法满足新时代的监管要求。一场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的革命正在出口食品领域爆发。随着全国食品安全监测网的建立、企业食品生产经营数据的信息化采集、行业风险监测和风险评估数据库的完善、国际间信息数据交流的加快,新型智能化的出口食品安全监管方式也应运而生。

       食品安全智能化监管将逐步成为食品安全监管的新方向和新潮流。

       首先,智能化的责任交接机制,实现全产业链不间断式监管。利用互联网、物联网技术,不仅使食品从农场到餐桌的全链条监管成为可能,而且能提高识别责任的效率,提高识别责任的可信度,同时降低责任识别的成本。大数据的收集,信息的交流和共享,将使“供应链”、“物流链”、“责任链”、“监管链”,四链合一,并能透明反应各链条节点的责任主体,使监管“物”达到质量安全,从而实现监管“责任人”的目标。

       其次,对数据智能化分析和加工,实现智能化监管。在“互联网+”时代,发现食品安全问题的方式不再是日常抽样检查或者突击检查,而是在大量食品安全数据的分析基础上,对食品安全产业链进行整合,即实施智能化监管。

       将生产过程中关键控制点的记录数据完整采集并上传到食品安全数据库,以数据为基础,从而发现食品安全问题。在大数据互联网的支撑下,监管部门可将监管重心向前位移,强化事前的预测预警,可以有效防止大规模食品安全事件的爆发。

       第三,出口食品以及输入国食品的风险分析和风险控制信息系统的建立,也是智能化预防食品安全问题的有效方法。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政府监管部门掌握的海量数据,可以及时、有效并有针对性地为监管对象提供各种服务,例如行业质量安全分析报告、进口国风险预警信息等。政府的职责由“监管”向“服务”转变,营造政府和企业合力提高食品安全质量水平的氛围,并根据企业需要,发挥政府信息方面的优势,实现对监管主体的全方位管理。

       当下,“互联网+”行动计划在不断推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行业也面临着一场大变革。

       大数据时代下,探索出口食品安全的智能化监管机制已成为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方向和重要突破口。信息化技术、海量的数据、现代化的数据挖掘技术、互联网平台等应该为实现食品安全智能化监管之路提供坚实有力的发展路基。《中国国门时报》